首页>>8868体育下载 >> 中国最大的碳交易(中国最大碳中和市场)

中国最大的碳交易(中国最大碳中和市场)

时间:2023-03-24 20:12:17 undefined 点击:223

7月16日上午,全市碳废气权套利企业上架套利启动仪式以视频连线形式举行,在北京设国际会议中心,在上海和湖北设分会场。

伴随着这一企业的启动,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碳企业就此成立。全市碳企业第一个履约周期为今年全年,归入发电企业重中之重废气职能部门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废气量。全市碳企业的碳废气权注册登记系统由湖北省牵头建设、运行和维护,套利系统由上海市牵头建设、运行和维护,数据报送系统依托全市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建成。

“用碳套利的办法,解决碳废气、碳节能减排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问题,对一些人来说,这还是一个新事物。”在接受人民日报国际版记者采访时,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指出,经过多年论证和实践,全市碳企业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催化作用和意义非常重要。

中国向世界作出庄严誓言

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誓言,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和措施,二氧化碳废气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构建碳中和。”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有60年到70年的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中国生物质二氧化碳节能减排的难度和力度都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事实上,中国已经为应对气候变化付出了巨大努力。从“十一五”时期提出并构建“职能部门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战略目标纲要设置“助推绿色生态发展,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专篇并作出具体重新部署,中国的努力,世界看在眼里。

党的十七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党的十七大分析报告中,明确提出“职能部门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废气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废气总额显著减少”。在党的十九大分析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生态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诸多减碳举措取得了明显效果。到2020年底,中国职能部门GDP二氧化碳废气较2005年降低约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誓言的下降40%—45%的战略目标,全市重中之重城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超过四成。

在此基础上,建设全市碳企业是利用企业机制控制和减少生物质二氧化碳废气、推进绿色生态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助推构建碳达峰战略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措施工具。在党的十七大分析报告中,明确要求“积极开展节能量、碳废气权、固体废物、私有土地套利试行”。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则进一步明确,“发展环保企业,推行节能量、碳废气权、固体废物、私有土地套利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企业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如何进行碳套利?举个例子,一家电力中小企业每年碳废气进口产品有600吨,如果做到了很好的节能节能减排,只废气碳300吨,则剩余的300吨额度可以出售,卖给其他废气额度不够用的中小企业。而这个套利,需要在碳套利企业上完成。

在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刘来看来,全市碳企业对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催化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助推碳企业管控的高废气企业构建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绿色生态低碳化,增进高废气企业率先达峰;二是为碳节能减排释放价格信号,并为客户提供经济激励机制,将资金导向至节能减排潜力大的企业中小企业,助推绿色生态低碳技术创新,助推机器人学创新突破和高废气企业的绿色生态低碳发展的转型;三是通过构建全市碳企业抵消机制,增进增加林业碳汇,增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保护补偿,倡导绿色生态低碳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四是依托全市碳企业,为企业、区域绿色生态低碳发展转型,构建碳达峰、碳中和为客户提供投融资渠道。

“国内外实践表明,碳企业是以较低生产成本构建特定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措施工具。”赵刘来指出,与传统行政管理手段相比,碳企业既能够将生物质二氧化碳控排责任压实到中小企业,又能够为碳节能减排为客户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降低全社会的节能减排生产成本,并且带动绿色生态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碳节能减排的关系为客户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2020年12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2019-2020年全市碳废气权套利进口产品总额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企业)》《归入2019-2020年全市碳废气权套利进口产品管理的重中之重废气职能部门名单》并做好发电企业进口产品预分配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此通知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重新部署,加快推进全市碳废气权套利企业(以下简称碳企业)建设”。

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公布《碳废气权套利管理办法(试行)》自2月1日起施行。《碳废气权套利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全市碳废气权套利企业的套利产品为碳废气进口产品,生态环境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适时增加其他套利产品。而套利主体包括重中之重废气职能部门以及符合国家有关套利规则的机构和个人。套利方式上,碳废气权套利通过全市碳废气权套利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

中国行动,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最新发布的《2021年度亚洲地区碳企业进展分析报告》指出,疫情防控期间,亚洲地区碳废气权套利企业展现出韧性。各国更具雄心的气候战略目标和净零废气誓言,增强了措施稳定性和企业信心。

“最引人瞩目的是中国碳企业的进展,尤其是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初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为这一亚洲地区最大碳企业的启动铺平了道路。”这一分析报告指出。

从地方性试行到全市企业

中国的碳企业建设是从地方性试行起步的。

2011年10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区市启动了碳废气权套利地方性试行工作。2013年起,7个地方性试行碳企业陆续开始上架套利,有效增进了试行省区市中小企业生物质二氧化碳节能减排,也为全市碳企业建设摸索了制度,锻炼了人才,积累了实践经验,奠定了基础。2017年末,经过国务院同意《全市碳废气权套利企业建设方案》印发实施,要求建设全市统一的碳废气权套利企业。

从地方性试行到全市企业,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在接受人民日报国际版记者采访时,北京绿色生态套利所总经理、北京绿色生态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指出,北京市碳废气权套利试行是2013年11月28日晚上十的,迄今已平稳运行7年有余。初步建立起“制度完善、企业规范、套利活跃、监管严格”的区域性碳废气权套利企业。截至2020年底,北京碳企业各类产品累计成交近6800吨,交易量突破19.4亿元,在运用企业机制增进低生产成本节能减排,助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担当了探路者的角色。

“从运行情况来看,北京碳企业在进口产品分配,碳废气监测、分析报告、核查,企业套利,能力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梅德文指出,从这几年的探索来看,北京碳企业的特点是碳价稳定合理、套利方式灵活、套利主体多元、碳中和实践丰富。在全市碳企业启动后,北京碳企业会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继续不断探索,基于试行工作实践经验,为全市碳企业建设和发展完善为客户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从北京的实践经验看,中小企业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中小企业履约率约为100%。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总结,几个试行企业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20多个企业近3000家重中之重废气职能部门,到2021年6月,试行省区市碳企业累计进口产品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量约114亿元。

“全市碳企业和地方性试行企业的设计原理是一样的。”李高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重新部署,我们在充分借鉴试行碳企业实践经验基础上,明确以发电企业为突破口,分阶段、有步骤地助推全市碳企业建设。

事实上,在全市碳企业上架后,其运转情况也吸引了社会各界关注。

数据显示,7月16日上架当天,全市碳企业平均成交价超过每单51元人民币。到7月23日收盘,全市碳废气权套利企业已运行6个套利日,23日的开盘价为56.52元/吨,收盘价为56.97元/吨。全市碳企业累计成交量达到483.3吨,交易量近2.5亿元,其中晚上十首日的交易量近2.1亿元,6个套利日以来挂牌协议套利和大宗套利均有成交。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中国碳企业有充分的上行空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指出,套利首日中国碳套利价格不到欧盟碳套利价格的1/8,可以看出中国碳企业发展空间巨大。

各地、各中小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

在黑龙江,据该省生态环境厅透露,全市碳废气权套利企业7月16日启动上架套利以来,黑龙江省已经有完成准备参与全市碳企业套利的中小企业97家;在重庆,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重庆市碳废气权套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江苏,5月份挂牌组建的江苏省环保集团,围绕“双碳”战略目标,加强低碳技术研究应用,积极助推该省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调治理,大力增强碳监测、碳核算、碳咨询等能力建设……

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碳套利既控制了碳废气总额,又能鼓励中小企业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效等手段构建节能减排。一些中小企业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部门,专门针对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积极推出相关举措。

构建碳中和将造福每个人

“碳套利在全市已经晚上十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得建设好。”杜少中认为,接下来必须做到社会良性互动。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措施,导向监督中小企业执行,协调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各种号召鼓励香港市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态生活。

事实上,纵观世界各国,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尝到碳企业的“甜头”。

2020年,美国汽车中小企业特斯拉出售碳废气积分,获得了15.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分析师预计,2021年,特斯拉的碳套利收入有望达到20亿美元,这得益于美国加州的碳企业建设。

在宏观层面,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底,欧盟、新西兰、北美区域等的碳企业价格与年初相比均出现上涨,显示出碳企业的强大韧性。事实上,过去一年,一些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战略目标,将经济复苏与低碳发展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这个企业方兴未艾。中金公司推出的《碳中和经济学:新约束下的宏观与企业分析》主题分析报告认为,未来40年中国绿色生态投资总需求约140万亿元,电力、交运、建筑的绿色生态投资需求量最大。

在中国,一些中小企业对碳企业的欢迎程度越来越高。

发电企业是首个归入全市碳企业的企业,归入的重中之重废气职能部门超过2000家。事实上,全市碳企业首批归入的中小企业都是发电中小企业。对于最先在全市碳企业中试水的发电中小企业来说,这一周它们对“排碳有生产成本,减碳有收益”有了更深的认识。

“开启碳套利对于高废气的发电中小企业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主动节能减排的动力更足了。”一家发电中小企业的碳套利人员指出,不减碳就意味着中小企业需要面对越来越高的废气生产成本,在企业倒逼之下,中小企业以绿色生态环保为驱动力,规划低碳转型发展战略的主动性会明显增强。

香港市民对碳企业的认识,也有着非常关键的催化作用。

“一些人说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对碳达峰能起什么催化作用?其实香港市民的催化作用非常大。”杜少中认为。

杜少中告诉记者,香港市民的催化作用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在碳废气的总额当中,有20%左右是直接来自生活领域的,因此香港市民自己的节能减排催化作用也很大;其次,香港市民的参与,会通过消费导向生产、导向中小企业的行为,因为香港市民的消费偏好,会对中小企业的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于助推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意义重大;第三,香港市民可以监督措施的执行,做出各种呼吁,身体力行选择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让社会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文明的路上越走越远。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也认为,未来“双碳”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个是低碳科技的攻关,另一个是全民减碳意识的增强。

在他看来,绿色生态低碳技术构建重大突破将会极大推进“双碳”工作,因此需要我们抓紧重新部署低碳机器人学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生态低碳技术评估、套利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更广泛的香港市民参与也很关键,程鹏说,“双碳”工作的这“最后一公里”需要每个人的低碳足迹来“填满”,“绿色生态出行、简约包装、垃圾分类……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为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为客户提供助推力量。”

构建了碳中和战略目标将造福每一个人。(记者 刘少华)

原标题:碳废气权套利,中国大步踏出自己的路

《 人民日报国际版 》( 2021年08月03日 第 06 版)

责编:吴正丹、牛宁

《中国最大的碳交易(中国最大碳中和市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